建設新型城鎮化,人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
當前,中原經濟區與新型城鎮化在給河南帶來雙重機遇的同時,也拷問著
河南人才的培養模式結構和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促使河南的人才必須做出改變,以滿足現階段河南對不同人才的大量渴求。
由于河南勞動人口已經出現負增長,在勞動力總量不可能增加的前提下,只能通過提高勞動力的價值,即提高勞動參與率,來提高勞動力供給。這對河南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鄭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周磊告訴記者:“要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要理清新型城鎮化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根據產業發展做好人才頂層設計。”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在新型城鎮化的趨勢下,河南的企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同時也實現產品的快速升級,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來完成。
專家初步估算,由新型城鎮化引起的一系列量變的、質變的變化,將拉動河南近1億人的就業。然而,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河南的人力資源數量、質量和結構狀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層。
數據顯示,知識積累、技術創新及專業化人力資本作為決定性的投入要素,不僅自身收益遞增,而且還可使其他投入要素產生收益遞增效應,從而使經濟增長動態化。
周磊告訴記者,河南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進行的。新型城鎮化促使河南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在新形勢下,就業崗位的創造不再是主要問題,而是結構性的就業矛盾,即勞動者的技能無法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化。
這其中也包括分散在全國各個地方的未經任何培訓的農民工。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把農民工也包括進去。
周磊告訴記者:“由于河南的實業較少,造成河南的大量農民工外流,而這一類人恰恰是現代職業教育應該普及的目標。”
據了解,新型城鎮化在建材、物流、金融、營銷、網絡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
建業住宅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經理周長國告訴記者:“新型城鎮化要求人才必須具備學習、創新、變革能力等,人才素質的提高只有通過教育來完成。”
近日,在國務院發布的《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里,加快發展服務業職業教育,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培育形成功能完善、規范有序、較為成熟的培訓市場,不斷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下一步,從國家到社會,到企業等各個方面的力量將共同來解決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這個群體的培訓和再教育的問題,使他們的技能不斷提高。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源狀況直接決定著該國或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目前,河南提供的人力資源服務主要是檔案寄存、
招聘會、人才培訓等初級的服務工作。
“政府要支持社會資本投資發展培訓業,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培訓,推動培訓主體多元化。”費群會說。
“現階段最緊要的是河南省政府應該盡快出臺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人才建設方案。通過政府引導,鼓勵更多的社會機構參與進來,共同來為河南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新的、可行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周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