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見習記者 王淳 實習生 張宇
如何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近日,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圖書《與美國老師零距離》一上市受到了廣大家長的關注,作者通過對比中、美教育模式,引起不少家長們的反思。昨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該書作者、重慶著名教育家章創生,并請他為各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支招。
美式教育強調多元化
今年60余歲的章創生,從事教育近40年,在重慶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有過任教經驗,多次外出交流,讓他對中國的教育乃至世界教育頗為熟悉。近日出版的《與美國老師零距離》是他兩次出國與美國大教育家零距離接觸后,總結出的6條西方教育理念,詳細解讀了美國教育的成功原因,和美國式教學的先進之處。不僅如此,書中還列舉了美國教育界中的真人真事和名師公開課,生動形象的案例,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章創生對記者表示,“寫這本書的初衷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想讓國人勵精圖治,直面差距,給中國的家長和老師一點啟發。”
談到美國的教育模式,章創生直言,美國教育重視培養孩子的公平、尊重、誠實、創新、多元、激勵等6個意識。他認為,在這樣環境中培養出來的人,更容易融入社會,而不是讀死書的書呆子。章創生分享了一個在美國教育界流傳已久的段子,“哈佛大學在招生的時候,面對三個成績相同,但出身窮人、中產、富人家庭的孩子,學校會首先錄取窮人家的孩子。因為窮人的孩子獲得教育條件比富人少,而取得成功所付出的艱辛要比富裕孩子多。”章創生強調,中國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多元化教育的方式,“劉翔、馬云、錢學森都成為各自行業的精英,他們都是多元教育培養出的人才。”
孝道教育西方不能比
據章創生調查發現,美國大多數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傳輸他們法律知識,告訴他們道德、法律底線,而不是急著教他知識,他列舉了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父親帶孩子去釣魚,孩子釣上來了一條很大的鱘魚,不過父親看表發現離法律開放釣魚的時間還有1個小時,然后勸說孩子把與放了。但孩子遺憾地對爸爸說,"又沒人看見,放了以后就釣不到這么大的魚了。"爸爸和藹地對他說,"沒人看見,可是上帝看得見。孩子你放了這條魚,以后會釣到更大的成功。"最后這個孩子成為著名建筑師。”章創生說美國家長并不急于要求讓孩子學習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會他們做人的底線。
不過,章創生認為,以孝道為先的傳統家庭教育的中國,是西方不能比擬的。而中國家長對孩子嚴厲要求,也為他們打下扎實的基礎教育。
寒暑假學會提高情商
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每年寒暑假都成為各個家長“兵家必爭之地”,送孩子上補習,提前為下學期做準備,為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章創生認為,某些家長根深蒂固“怕輸在起跑線”式的教育,存在巨大誤區,等于拔苗助長。
2年前,章創生在哈佛大學教授的協助下,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美國孩子假期有一半時間花在社區活動上,這些活動包括幫助殘疾人士、進醫院看媽媽生孩子、進監獄探監等,五花八門。而中國孩子卻把一半時間用于補課,把剩下一半時間用于走親訪友。章創生說,“孩子在學校里面對了4個月的學習壓力,放了假就應該放開了玩,讓精神徹底放松。同時教育家杜威曾說"生活就是教育"。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會慢慢學會分享,學會與人相處,有助于他們提高情商,知道怎么在社會立足,這比多背兩個單詞顯得更有意義。”他建議,家長讓孩子放松的同時,也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讓他們沉迷電腦游戲、花錢無度。對于初三、高三的孩子而言,在假期學習的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盡量在假期調整好自己身體狀態,為最后沖刺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