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時代,人才都是企業可以決勝千里之外的重要法寶。沒有人才,企業即便有資金,有好的產品,也很難有大的發展。
人才的競爭一直是優秀企業之間相互博弈的力量。雖然一個人才不一定帶來整個企業的振興,但是一個庸才對企業的損傷卻是巨大的。
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校園招聘的行列,一場人才之間暗戰的戰場已經開始前移。雖然校園畢業的學生沒有多少工作經驗,對于職業發展、團隊合作、項目配合等的理解也相對模糊,或者稚嫩,但我們從對參與校園招聘的部分優秀企業的采訪過程中,發現這些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普遍觀點,就是校園招聘得到的人才整體素質,以及對企業的忠誠度,要遠高于企業從社會招聘過來的人才。
雖然這些參與校園招聘的企業也為所有的在校畢業生規劃了美好的職業未來,并且用企業的愿景,和頗具競爭力的薪酬等吸引著眾多在校畢業生,但是從他們對在校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中,我們看到在沒有工作背景的優勢下,這些企業更看重的是,比如誠信、學習能力、團隊精神、人際關系能力等等。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企業對于員工的素質要求,是企業競爭力和文化的體現。有好的文化的企業,所展現和所招聚的也是具有一樣素質的人才。而這些也是企業可以走多遠的另一個暗示。
當然對于參與校園招聘的企業收獲也是驚人的,因為他們提前鎖定一些名校,所以最后可以進入這些企業的在校畢業生也可謂是千里挑一,或者百里挑一。高校畢業生的龐大蓄水池,也這些企業提供了充足的選擇余地。
不過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在招聘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雙向選擇。若非兩廂情愿,招聘也是有挑戰的。我們就發現很多優秀的在校畢業生,存在多家企業向一位在校畢業生拋送橄欖枝,在校畢業生也開始了企業之間的比較和選擇。但是由于這些在校畢業生社會經驗相對少,而且對于行業的發展缺少一定的認識,更多的時候只能集中在企業所能提供的薪酬、休假和培訓等問題上,而忽視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在這次的校園招聘中,我們也特別采訪了人力資源的大學生輔導專家,他們也提出了在校畢業生在選擇企業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方面。
其實在人才的爭奪戰中,很多時候企業比的是內功。而對于在校畢業生而言,也應該找到專家輔導,找到自己在選擇企業時考量的優先次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職業發展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