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油子”,大部分人都會給這樣的人冠以“不老實”“耍滑頭”等貶義詞,覺得這樣的人自由散漫,溜須拍馬,非常不可靠。但如今的社會,凡事與績效、能力、經濟掛勾。所以,現在的“職場油子”都是在職場中打拼多年,有本事、有業績,處事圓通的一群人。安陽人才網
案例:是“油子” 但并不“耍滑”
江蘇匯鴻國際集團業務助理仇思穎給記者講訴了這樣一個案例,李洋在一家私企做會計,確切地說,他是身兼三家公司的會計。對此,李洋有自己的想法。“我有固定工作,也有兼職,有錢有閑的生活我喜歡,所以也沒有什么追求。我只是不想升職,只想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李洋說,會計對于公司來講是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公司即使更換領導也不會輕易更換會計人員,所以工作相對穩定,工作時間相對自由。“我做了10年的會計,工作看似輕松,但是我所做的工作,別人很難接手。正因為如此,領導對我管得比較松。”
“可以說,會計這一行,我干‘油’了,但我并不‘耍滑’,只是缺少追求而已。”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李洋覺得,不想做領導的員工也是好員工。李洋認為,只要自己遵守職業道德,工作認真負責,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他從來不想,也不愿意承擔這份責任。
HR講堂:職場“油子”是“真把式”而非“嘴把式”
“客觀地講,說他們是‘油子’,不如說他們是‘游’刃有余、進退自‘由’、‘悠’然自得之人。”仇思穎說,李洋是對本職工作全面掌握、爛熟于心、游刃有余,他們在職場中舉重若輕、閱歷豐富、能力卓越。這些能力、閱歷決定了他們本身具備取舍的主動權和抉擇權。
只有同時具備很強的經歷、能力的優勢,圓滑的處事風格、豐富的實干經驗,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油子”,否則就是“滑頭”而非“油子”。最主要的是,“油子”具備年齡優勢,基本都在35歲以上。仇思穎認為,職場中需要“油子”,因為這些人大多是某一領域或者某一行業的專家級、重量級人物,是被上司賞識的。他們有自己的目標和獨特之處,這些人會適度跳槽,并且在面試中成功率極高。
雖然如此,但作為用人單位,還是忌諱那些眼高手低、說得多做得少的人,因此,仇思穎給職場“油子”提出四點建議。首先,在適度跳槽的前提下,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位置。其次,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做事應腳踏實地,放低身段,不要好高騖遠。第三,術業有專攻,一定要做到某個領域的專家型人才,這樣才會有過人之處。或者成為某個行業的名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最后,一旦選擇新的崗位,就要盡量做到完善。很好地完成新工作所賦予的職業目標,與新的職業水平相匹配。安陽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