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喬納森來說,理解
中國不僅在于獲取更多的信息,還取決于跟當地居民的關系。
盡管大多外國人同意喬納森的觀點,認為
中國人很友好且好奇心強,但即便會說漢語,你也很難交到親密的朋友,尤其在大城市。
“只有在大連我才感到真正融入社會。”他說。
我同意喬納森的觀點,因為我在小城市的朋友比在北京的更多一些。但我們倆想不通個中原因。喬納森來自大連的女友提醒我們:“
中國每一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我們說湖北人‘天上有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但大多湖北人真的那么精明嗎?難道所有的上海人都不喜歡談論政治嗎?北方人的頭腦真的相對簡單嗎?
這些解釋展現給我們更多的是
中國人所認為的自己而不是他們自身的現實。有時,每個外國人在
中國都要面對這些事。有人曾告訴我,在美國,每人都擁有槍,18歲以后家長不管孩子,父母老了以后孩子不管他們。
“這些
中國人對外國人的老套理解更多的是基于信息不對稱、半真半假的信息和謠言。”喬納森說。
難以理解的是,
中國人不斷地質問外國人對
中國的了解,但卻幾乎從不質疑自己對外界的和對自身的看法是否正確。
“那就是
中國人的膝關節反射。只要一被批評,他們就說,你不懂
中國。”喬納森說,他對當代
中國文化的另一個批評是購房壓力。
“最近有一件讓我絞盡腦汁的事,就是
中國人買房子的欲望就像一個堅定的信仰??如果你沒有房子,你就完蛋了。”他說,“對我來說,這種壓力完全是不必要的。”
馬修斯?厄納吉(非洲尼日利亞)
"在檢查和比較
中國經濟和精神方面的數據后,我不理解這種不平衡。“我告訴
中國人,在尼日利亞,你幾乎聽不見有人自殺的消息。自殺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很快樂。我們喜歡生活,也享受生活。”馬修斯?厄納吉說。來自非洲尼日利亞的他是
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研究生。"
由于有
中國政府的獎學金支持,馬修斯是許多來自發展中世界的研究生之一。但跟我這樣的西方人不同,馬修斯剛來的時候怕吃不飽肚子。“人們說我在
中國要學習吃蠕蟲和青蛙。”馬修斯在準備來北京的時候聽說,“
中國曾鬧過很大的饑荒”,還聽說“
中國人什么都會吃,人們死于饑餓”。
馬修斯到北京后很快發現這些是誤解,食品是足夠的,只是北京寒冷和多云的冬天最難讓他適應,但他說一切都值得,“我覺得
中國是一個機會之地,這最吸引我。”
外國人來
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確是由于近幾十年非凡的經濟發展。但對信仰基督教的馬修斯來說,這也是一場跟
中國同學、同行的精神旅行,他盡量理解他們所居住的精神和心理風景。“他們信賴男友或女友。吃飯、上課、看電影、上網等是他們主要的活動,”他說,“不過,他們似乎掛念父母不如掛念伴侶那么多。”
也許這要看跟父母的個人關系,但據我在
中國的經驗,無論是父母還是朋友,人們常常沒有足夠的情緒發泄途徑。
盡管我算陌生人,但
中國學生和熟人曾告訴我最私人的秘密,認為沒有別人可以信任。我不能理解為什么在一個以親密家庭關系為自豪的文化中卻有那么多情緒的壓力。
透明的問題就是信任的問題,對一些西方人來說,家人隱藏那些可能引起心理傷害的消息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在很多西方文化中,謊言將引起最大的傷害。安陽人才網
中國人向我們表示對宗教的興趣,似乎尋找情緒的解放,馬修斯和我這樣的外國人都不驚訝。
馬修斯說,在尼日利亞他常常參與禱告聚會和查經會,大家彼此傾訴自己的困難,盡量互相扶持。
近半世紀以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尼日利亞發展非常快,跟大多非洲國家一樣。
“
中國似乎只對貿易開放了,卻很少關注精神發展。”在家鄉就任經濟講師的馬修斯說,在檢查和比較經濟和精神方面的數據后,他不理解這種不平衡。
他跟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姑娘在校園里哭著,馬修斯看到了她,就前去安慰,他擔心她的安全。“我在這里遇到很多有感情或心理問題的人,很容易導致更大的問題。”他說,“如果沒有人去跟她說話,不關注她,也許她最終就跑到屋頂跳下來。”
喬納森說,如果一半80后打算等十年購房,那需求量也會減少很多,而且要改變“只有房主才可以結婚”的想法。
對我來說,這非常合情合理。在美國,兩口子結婚時租房很普遍,現在只有40%的美國人在35歲以下買房子。美國人沒有
中國人那樣的購房社會壓力,因為我們穩定感的來源不一樣。
不過,美國并不是一直這樣。其實,跟
中國類似,美國早期,男人也需要房子才結婚,但因為社會的安全感加強了,人們的心態也變了。
盡管如此,房子成為目前
中國人主要安全感來源的概念還是令我和喬納森難以理解。
喬納森的女友指出西方人可以更獨立思考,而在
中國,社會價值取向對個人的影響很大,但喬納森堅持認為,他是對的。
“你沒有身處其境,因此你永遠都不懂,”她說,“一定要買房子的人在用大腦中感性的部分去思考,而不是用邏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