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40歲?恭喜你。你還有時間來及早規劃,讓存錢真正變成一條不歸路。對大部分人來說,人到中年時收入一般達到頂峰,財富增長和事業發展都遇到瓶頸,隨后就是下坡路。20歲比拼體力、30歲比拼腦力、40歲比拼財力,只有提前按進度完成理財事,人生的發球權才可掌握在自己手上,有錢有閑爽過后半生。安陽人才網
40歲的中年人,正處于一生的頂點,事業有所成、人生有所悟,上有高堂可膝下盡孝,下有兒女可傳承血脈,正是精力和經驗曲線雙雙走高的人生黃金期。可惜春風得意時又有多少人會考慮到,頂點之后就是下行了?
俗話說20歲比拼體力,30歲比拼腦力,40歲比拼財力,等到40歲時再來規劃就已經遲了。30歲時,你還可以安慰自己,那只是時尚雜志、報紙嚇人的文章,可是真到40歲關卡,想想未來面臨經濟放緩、生活成本加大、錢越來不值錢、職業發展上行受限,會不會覺得焦慮不安?所以,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時還不滿40,那真是要恭喜你,從現在做起,按照進度完成我們告訴你的這些理財事,就可以握住人生的發球權了。
而這些理財事的最核心一點,就是要有源源不斷的被動性收入。安陽人才網
人到中年,還把未來的命運僅押寶在職場上,太危險。不論是薪水還是獎金,這些都叫做“主動收入”,就是要上班才有,但給多給少得要看老板心情;“被動收入”則是不上班也會自動源源流入,賺多賺少是看自己的能耐。因此要想在后半生有錢有閑,不為生計而焦慮萬分,就得在40歲前做對一些事。馬拉松賽全長42.195公里,主辦單位會在中途設立一個折返點,提醒選手已經完成一半的里程。40歲,就像是人生的折返點,過了折返點,很多人生的主動權就不在自己手上了。
40歲的人生警訊
我國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但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目前的平均退休年齡是51.2歲,也就是說過40歲大關后,你就得有心理準備了,可能職場壽命只剩10年左右!51.2歲只是平均值,并不表示你一定能做到這個年齡,要是中途失業,實在是非常讓人心酸。相信看過影片《合伙人》的職場人都對里面Phill的遭遇心有戚戚,快60的他被公司炒了,說了一句殘忍至極的話:最慘的是,(你失業了,但)世界不會就此停下來。
警訊1:生涯已過黃金期
警訊2:生理狀態開始走下坡路
根據醫學調查顯示,我國國民40歲后身體機能呈明顯下降趨勢。40歲被認為是身體衰老的拐點,尤其是40至45歲這個年齡段,是人體機能下降最快的,被稱為“四零現象”。中國性學會此前一項調查結果也表明,與上世紀80年代末相比,男性的更年期癥狀提前了20年,在4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就已經出現。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也顯示:40歲以上的男性,50%患有性功能障礙和前列腺增生。而按照生物學的觀點,人體的生理機能從30至3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心、肺、肌肉、骨骼等以每年0.5%~1.5%的速度在衰退,四十不惑的這些人,同時承擔著來自家庭、工作、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心理負擔較重。因此40歲就成為健康的一個拐點。安陽人才網
警訊3:中年危機的最高峰
根據去年英國的一份調查顯示,相比其他年齡群的英國成年人,35歲以上、40歲出頭的英國人最不快樂,因為工作和人際關系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孤獨和抑郁。這項對2004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無論哪個年齡群,金錢憂慮和失業都是造成人們與其生活伴侶關系緊張的最大問題,而溝通問題、長時間工作和家務分工也會給家庭關系帶來壓力。這份調查不值得驚訝的地方在于,在面對養老、養小、養房、養車等多項開銷攀上頂峰的40歲人來說,年輕的憧憬與夢想已經遠去,未來的生活還要面臨檢閱攤牌,現實與精神的雙重夾擊,不快樂指數當然破表。
40歲前一定要做對的5件事
40歲之前,到底有哪些事情一定要做?綜合專家意見,依序要做的5件事是:查自己的帳→存財商、存資本→買自住房→買夠醫療保險→儲存現金流資產。
1.查自己的帳:計算財產凈值與退休金
2.存財商、存資本:兩個動作同等重要,要同時進行
3.買自住房: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4.買醫療保險:愈晚買愈貴
5.存現金流資產:股息與租金優先存
這5件事必須循序漸進,前面4件事都做完后,才能高枕無憂進行第5件事??儲存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就是“被動收入”,當被動收入源源不絕時,你可以選擇繼續上班,當成興趣或做公益,或者開始悠游人生。安陽人才網
對職場人士來說,退休后至少已經擁有一種現金流??社保,若未來能夠逐步將結余轉去投資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比如房產租金、存款利息等,再加上既有累積的退休金,就能打造自己的3金人生或5金人生;愈多金,下半生就愈安穩
第一件事:盤點2本帳及退休金
每個上班族都有兩本帳,一本是收支帳,一本是資產負債帳,你理,或者不理,它都跟著你,所以要盡早正視,盡早善用它們。
查收支帳,其實說白了就是“節儉”,別嫌老套,唯有把現在手中的一塊錢留下,它才有機會幫你賺回10塊錢。股神巴菲特很早就發現,如果把金錢變成資本,資本自己會幫主人工作,對他來說,今天手中的1塊錢會是未來的10塊錢,所以他不浪費任何1塊錢。在把錢花掉之前,我們可以用《富足人生》書中建議的方法,算算看自己的薪水,到底是用多少生命能量換來的?
生命能量=(月薪-上班衍生所有花費)/(每月上班工時+上班衍生的所有時間)
假設月薪15000元,扣掉社保醫保個人所得稅,每月平均通勤費、餐飲費、置裝費、娛樂費后,實拿9000元,若每月上班200小時+上班衍生時間100小時=300小時,則每小時的生命能量是9000元/300小時=30元/小時。去KTV唱次歌花掉3000元,代表要花掉你100個小時的生命能量去換取。
查資產負債帳,當你從第一本帳中擠出結余,接下來還要將結余轉入第二本帳中,儲存有價值的資產,何謂資產?能自動產生現金,流向你口袋,才叫做資產。不斷推陳出新的3C產品或衣服算不算資產呢?“資產”是“未來要能產生經濟利益”,像消費類的數碼產品,升級換代快到爆,顯然不是資產。
查退休金帳,則是為了看看自己退休時能領多少錢,提早彌補不足的金額,要是想光靠社保就退休,那只能是一個結果,就是頓頓稀粥。
致富方程式,簡單講就是用每月收支帳的結余,去買可以增值或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再用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加上新的結余去買更多可以生錢的資產。資產累積愈多現金流就愈多,被動收入就能不斷地水漲船高。安陽人才網
第二件事:存資本加存財商
存自己第一桶金與建立自己現金的小水壩的方法, 就是先付錢給自己:收入-儲蓄=支出。一定不能大手大腳用完了,余下的才拿去儲蓄,而是先要有儲蓄定額,余下的才是支出。理財專家告訴我們,要想不花錢,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沒錢花!提早存足100萬,可以輕松滾出兩百萬的退休金,只要找到年化報酬超過5%的標的,每年就能輕松有10萬元的進賬,加上社保和其他被動收入,確保你后半生的生活質量。
所謂財商,就是理財智商, 財商領域浩瀚,但最精髓的財商是“反人性”與“耐心”,千萬記得,先理好自己的口袋與腦袋,再去投資理財。長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資理財致富的先決條件,尤其通過理財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短暫的幾個月或幾年,而是需要二三十年。很多人投資常犯的錯誤是半途而廢,遇到微利時期就灰心,干脆賣掉股票、房產,完全離開了股市房市,殊不知,缺乏耐心與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難有成就的。
第三件事:買自住房并盡快還完房貸
買自住房的好處是,穩定家庭生活,對工作更投入,強迫儲蓄⋯⋯幫房東養房不如幫自己存房,價值波動相對較低,以房養老,可以在自宅終老。提前還款,省息并非最大的動力,許多人相信隨著通貨膨脹,貸款年限越長越劃算。殊不知背債是理財的大敵,尤其是自住房是消費性資產,越早結束這種消費投入,能幫助你越早將結余投入到積累資本上。
第四件事:趁年輕逐步買夠醫療保險
年紀越大買醫療保險保費越貴,核保越嚴。當然也不是亂買,醫療保險最好占年收入1成以內,保費支出以不超過總收入10%為宜,因為保險并不需要一次性配置完畢,以后隨年齡增加、收入增加和家庭情況變化,再逐步補充完善。但是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情況可能會改變,面臨的核保風險也會增加,保費也越來越貴,因此應當從年輕時就考慮給自己配置一份基礎的意外險和健康險。
醫療險的優先購買順序為:意外醫療險?重大疾病險?住院費用及補貼?壽險
優先配置一份意外險,是為了防范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意外情況。作為一類基礎性險種,意外險屬于消費型險種,價格也相對便宜,可以保障意外造成的身故或殘疾,及意外發生時需要到醫院門診或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報銷和補貼。平均每年花500元以內的費用投保意外險就夠了,可以保障到20~30萬元的身故或殘疾保額,加全年最高30000元左右的意外醫療保障。安陽人才網
長期重疾險一般為20年繳費,平均每年保費大約為3000元,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時可一次性得到一筆不小的治療費。同時,這類保險還具有“有病治病,沒病養老”的意義,老年時如果仍然平安健康,這筆錢可以得到增值并用于養老。此外,你還可在重疾主險后附加上住院費用和住院補貼等保障,每年只需多消費幾百元的保費即可獲得約5000元/次的住院費用和每天100元左右的住院補貼等。但這類保險均屬于消費型險種,不具有返還功能。
壽險則是以防萬一,加大身故方面保障,萬一不幸,家人可一次性得到一筆生活備用金。現在雖然看起來年輕,身體好,但須知重大疾病已年輕化,如今空氣污染、食品污染、環境污染嚴重,就業壓力太大,風險無所不在,為了避免萬一重病給家里帶來巨大經濟壓力,每個人在年輕時就都要做一個準備:假如真的那么倒霉呢。
第五件事:儲存現金流資產
優質的高股息股票與房租收入,長期穩賺不賠,可以優先考慮,當然優質的高股息股票也要在低位用好價錢買入,才能長期安穩地期待現金流入袋。至于租金,必須扣掉房貸、稅金后還有結余,也就是有正現金流的才是好屋。
俗話說20歲比拼體力,30歲比拼腦力,40歲比拼財力,等到40歲時再來規劃就已經遲了。
年紀越大買醫療保險保費越貴,核保越嚴。當然也不是亂買,醫療保險最好占年收入1成以內,保費支出以不超過總收入10%為宜,因為保險并不需要一次性配置完畢,以后隨年齡增加、收入增加和家庭情況變化,再逐步補充完善。安陽人才網
牢記三法則,40歲后有錢有閑
STEP 1
每月結余,買能增值或穩定產生現金的資產。(收入-支出=結余)
STEP 2
資產產生的現金,再加上每月新的結余,去買更多可以生錢的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
STEP 3
主動生錢的資產愈多,就會形成“錢滾錢”的效益。
超物質的幸福感 20件人生“奢侈品”你有多少
今年過節你收到了什么禮物?你感覺自己過得幸福嗎?女性究竟該怎樣對自己好一點?三八節期間,這些都成為女性探討的熱門話題。
與此同時,一個帖子在網上熱傳,帖子的主題是:“20件人生‘奢侈品’,你擁有多少?”這里指的“奢侈品”,并非通常意義上的豪宅香車、珠寶名表,而是常常被大家忽略了的健康、愛、心靈的自由等。這20件超越了金錢和物質層面的“奢侈品”,讓處于浮躁與喧囂中的女性不由得靜下心來思索: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把握人生,讓幸福來敲我的門?
人生的“奢侈品”與金錢無關
三八婦女節前夕,在某知名網站的論壇里,一個帖子攪起眾多女性間的“八卦”,成為節日里好友間互相測試幸福指數的范本。這20件人生“奢侈品”看似平常,包括“能背著包包走天下的健康,舒心的工作,寫得一手好字,每天都能踏實地睡個好覺,一個教會你愛和被愛的男人,你甘心為之付出的寶寶,心中永遠的自由等。”說是“奢侈品”,其實與金錢無關,卻是彌足珍貴的“無價之寶”,涵蓋了金錢換不來的幸福生活。安陽人才網
網友“常思量”說:“看到這個帖子,心里面有那么一點觸動。人的一生中,最奢侈的東西并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就能擁有的。我很慶幸,這20件奢侈品,我并不是一無所有。而懂得去欣賞、去發現生命中真正讓我們內心喜悅的奢侈品才是最重要的。”9歲孩子的母親阿玢看了這個帖子感慨地說:“平時不覺得。看了這20條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幸福!”
對于這20件“奢侈品”,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周慧驚呼,“讓人耳目一新”。她說,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物質奢侈品的狂熱已屢見不鮮,像歐洲奢侈品的市場消費總額有65%屬于中國人。其實,除了外在的物質,內心的自由和幸福的感受更是千金難求,這也是這個帖子一出爐,就受到人們關注的重要原因。她說,這幾天兩會熱議“幸福”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楊瀾也在北京啟動女性“尋找幸福力”的行動,這些來源于高端和民間的呼聲、行動殊途同歸,都在提示著女性在平常點滴中學會尋找和把握自己的幸福。
追求心靈自由與精神“富有”
一位在南京市某區政府工作的張姓女干部告訴記者,自己雖然擁有健康的能走天下的身體和靜靜讀書的心境,但可惜的是沒有時間。“我老公愛家,我心態也很好,有多大的力就過有多少品質的生活,總體看來,我的幸福度還蠻高的。”
中交三航局從事宣傳工作的陳愛民已過不惑之年,她在思索良久后告訴記者,“既然說是人生的‘奢侈品’,說明還是比較難得和珍貴的。這20件東西相對注重生活品質,親情、愛情、友情都有涉及,看來看去我只有三件沒有,像健康的身體和漂亮的身材,雖然無奈但也不是我能選擇的。這樣看來,我就算是挺幸福了吧。”安陽人才網
“就像電視劇《幸福來敲門》主題歌中唱的那樣,幸福是不管一路多顛簸,雙手依然緊握。親情、愛情是人間最昂貴的奢侈品。”陳愛民感觸頗深地說,幸運的是我都能擁有。“上次我腎炎住院,老公擔心我腎壞掉了。在醫院里,他認真地跟我說,夫妻之間的腎是可以換的,我給你捐腎;還有一次,我病得很厲害,我以為我不行了,再也不能工作了,他說別怕,我養你到老。他就是一個企業里的普通職工,我說你怎么養?他說喝稀飯也能過。無論是患難與共,還是相濡以沫,都是幸福的表現形式。”
剛剛獲得美容界中國十大魅力女性的南京朝暉美容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朝暉認為,這20件人生“奢侈品”其實是女性心靈自由、精神 “富有”的又一代名詞,體現了女性在高節奏、高強度的現代社會所追求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程朝暉說,富翁畢竟是少數,何況幸福不一定和收入劃等號,女性要想尋求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關鍵在于自我的調節。積極的心態,是女性幸福生活的保證。
雙重獨立讓心靈“抗衰老”
記者發現,幸福感強的女性大多追求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獨立,這往往讓她們能以一份更輕松自由的心態對待生活。家住南京下關中心橋的林月秀女士月薪僅1500元,但在家里卻很有“影響力”。林女士一臉笑意告訴記者,“老公做汽車生意,家里也不差我這點錢,但我仍然需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而陳愛民向記者講解她幸福的秘笈時特別強調,“別看我身體不好,但我內心其實很強大,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我并沒有完全依靠老公,而是保持了雙重獨立。我認為自尊自強自愛非常重要。女性想要得到社會的尊重以及自我的認同,必須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安陽人才網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負責人李寧寧認為,人格上的獨立和精神上的自由,對于女性幸福與否非常重要。目前更多的人是迫于經濟上的壓力去工作,其實工作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渠道,是個體社會幸福度的重要體現,工作的成就可以給你滿足感。很多全職太太不用為生存發愁,但她的眼界和知識面會相對狹隘,她的社會幸福度會打折扣的。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不僅能讓女性在家庭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還能激發女性的創造力,讓她們收獲自信,這讓她們的心靈“抗衰老”,從而變得更加美麗。
年輕女性如何找尋幸福感
昨天,記者還在南京地鐵里隨機發出了40余份有關這20件“奢侈品”擁有情況的調查問卷。結果發現,35歲以上女性擁有的“奢侈品”數量遠遠高于30歲以下的,特別是高于剛剛踏入社會的女大學畢業生。
記者在地鐵一號線遇到滿奕時,她正和兩位合租房的同事在一起。做問卷時,滿奕只選擇了3件她認為自己擁有的奢侈品,另外兩個女孩中,選的最多也沒有超過8件。看著滿奕們的答卷,記者驚訝地問:“你們才多大,竟然都不能踏實地睡個好覺?”。滿奕苦笑著告訴記者:“我常常夢見自己在一片黑乎乎的沼澤地里,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出路。”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的滿奕踏上工作崗位還未滿一年,她說:“盡管收入不高,但我還不敢確定自己能否保住這份工作。也不敢跳槽,跳槽之后的結局可能比現在還糟。”
對此,李寧寧分析認為,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他們都處于沒有著落感的狀態,能否在單位站住腳,能否勝任本職工作,最終能否在這個城市有一個立足之地,都不確定,所以滿是生存的焦灼。而這20件“奢侈品”強調的是浪漫的心境和心情,他們目前很難體會到。李寧寧說:“在各種物質欲望膨脹的當下,年輕人在打拼奮斗的同時尤其要學會放松和解放身心,保持自身的幸福感。因為,幸福更多的是個人主觀的感覺,幸福感是要靠細細品味的。”而已屬于成功女性的程朝暉則提出這樣的忠告:要想尋求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關鍵在于自我的調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你保持自信,永遠走在追求希望的路上,每天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就會覺得幸福。安陽人才網
人生20件“奢侈品”
1、能背著包包走天下的健康
2、舒心的工作
3、起風的天總有人提醒你加衣
4、寫得一手好字
5、穿上便宜T恤也很漂亮的健康身材
6、每天都能睡個踏實覺
7、睡著的時候總有家人幫你蓋被
8、想旅行時有談得來的朋友愿意請假陪伴
9、能常有靜靜看書的心境和時間
10、一份懂得欣賞美麗的心情
11。一個教會你愛和被愛的男人
12、你甘心為之付出的寶寶
13。心中永遠的自由
14、敢于放棄
15、接受并珍惜生活的賜予
16、珍藏一件凝聚感情與回憶的物品
17、心里永遠住著三歲的自己
18、嘗盡美食
19、可以信守一個諾言
20、把你所能想到的一件浪漫的事兒變成現實 安陽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