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中國企業的視野逐步放大至全球,相關的管理讀本也涵蓋了全球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由此,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品牌戰略等一度成為企業個體所關注的熱點。狼文化就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企業文化課題。在華為急速成長的前提下,狼文化被一度放大,并為眾多中國企業所推崇。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近年來華為多起員工身亡事件被報道和熱議,人們也開始反思狼文化的弊病。隨之,羊道企業逐步成為職場管理者所關注的熱點。
應該說,當前的眾多中國企業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還頗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往往在業績、市場表現、社會形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夾雜下,難以理清企業所需要的企業文化的性質,從而也很難定位自己的企業文化類型。曾被廣受推崇的狼文化,作為企業文化而言,強調企業中的員工行為具備團結協作及高效業績的典型特征。而逐漸興起的羊道企業,其所推崇的文化特質則是力求以溫和型的企業氛圍,領頭羊的示范作用,帶動企業人力資源的整體提升,從而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這兩者,很難去評論孰優孰劣,從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來看,招聘或者培訓,求職或者職業角色的定位,都需要結合個人的性格特征來判別。
性格謙和的朱宏在一家推崇效率的廣告公司擔任廣告業務員一職,盡管領導對他的隨和謙遜很認可,但卻對他的業績很頭疼。事實上,朱宏同樣煩惱,銷售總結會上好像是大家顯示自己業績的慶功會,在復雜的心態下,朱宏幾乎找不到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徑,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事實上,這家公司是典型的狼文化企業,注重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以及每位業務員具體量化的業績要求。這種企業文化和朱宏的性格特質之間的沖突是比較明顯的,加上作為職場新人,朱宏缺乏很好的心態調節能力,因而個人氣質與企業文化之間的沖突就凸現出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一事件,如果朱宏進入一家羊道企業,或者這家廣告公司招聘進來的是具有企圖心、支配力的員工,則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無論對于企業來說,還是職場個體而言,個人氣質與職場文化的快速融合,在于最初的選擇智慧。因此,職場新人入職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然后對所面臨的職場機會做個分析。比如,可以做以下幾個設問:提供給你OFFER的是什么樣的單位?這個單位的性質是什么?(政府部門、國企、私企、還是外企?大型企業還是創業型公司?)你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這個機會的?什么樣的人會支持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提高?你在這個平臺上最終想獲得什么?這個組織的組織文化是什么樣的?(工作氛圍比較輕松的,還是比較嚴謹的?有什么樣的做事規則?狼道文化還是羊道文化?)你的領導希望你有怎樣的表現,要求你保持什么樣的工作狀態?自己能做到并保持快樂的心情嗎?你如何超越他的期望?厘清自己的需要和目標,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其實,很多人起初選擇一份工作并沒有過多的考慮,很多職場新人甚至是在企業中才慢慢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的。那么,對于身居職場漩渦中的人,又如何去把握職場中的文化融合呢?
首先是學會欣賞企業文化。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每一種形態都潛藏著獨特的智慧,多欣賞一種風景,就是多一種人生見識。本著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周遭的職場文化,才有笑傲江湖的豁達。一個組織總是歡迎那些認同組織文化的人,因為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整體的協作能力,使績效提高。而對于認同企業文化的人,企業總會給與其良好的發展機會,甚至更多。
另一方面,則是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和職業成果積累。提到入職后的學習,很多人會自然想到參加職業培訓或者拿更高的文憑,其實,職后學習遠遠不止這些。無論從某個職業上看,還是從自身的職業成長或職業發展角度來看,外部環境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比如職場技能上的提升,職場中的溝通能力的提高,管理學與交際學方面的認知提高,外語技能的提高,如何與志同道合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以創造更好的職業機會等等。這其中,學習和學習力是兩個概念。學習力更強到從職場現象中去把握職場交際的規律,以達到舉一反三,快速成長的效果。學習力是真正支持職場人士從縱向(自身職業能力)和橫向(職場人脈網絡)全面帶動職業發展的原動力。相比而言,對職業成果的梳理和積累,則是為新的職業機會的到來做準備,以(為外部企業)呈現有說服力的“履歷”。
羊道文化抑或狼道文化,都各有齊閃光之處。職場人士力求更好地避免職場文化的沖突,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必須對企業文化有窺探意識和辨別能力,從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特質的文化形態。在某一職業文化形態中,情緒調節和學習力的鍛造,則會支持自己更好地“做強做大”,笑傲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