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高校畢業生還有兩個多月時間就要離開校園了。隨著離校時間的日益臨近,就業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于2013年的699萬畢業生增長了28萬人次。歷史紀錄再被刷新,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不少高校畢業生發出感嘆:“讀書容易,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面對史上更難畢業季,小編近日采訪了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了解相關情況。
保研族:暫時沒有就業壓力
大學校園里,有一批人最受同學們的羨慕,他們不用東奔西走地跑各個招聘會,也不需要緊張的復習考研,他們就是已經成功保研的同學。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小孟同學就是就業季校園里最悠閑的學生之一。早在2013年的10月份,小孟就被保送到湖南大學讀研。談起周圍同學每天為工作忙碌奔波的辛苦,小孟說:“幸虧我選擇了繼續讀書,要不然我肯定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家住柏莊鎮的小郭也是保研族的一員。本科就讀于中央財經大學的她,如今已經被本校接收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說起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式,郭銀十分坦然,“慶幸自己被保研,要不然我肯定也在為找工作而發愁呢,不過這只是暫時的逃避。”
考官族:公務員=“鐵飯碗”
從2013年10月開始,安陽工學院的朱同學就一直奮戰在考公務員的道路上。雖然考公務員競爭激烈,但她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朱同學說,“公務員工作穩定、體面、福利好,一旦錄取就是一勞永逸。”
近幾年,公務員報考人數呈逐年下降態勢,但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還是把仕途看成一條迫不得已的選擇。“就業壓力這么大,給別人打工隨時可能丟飯碗,自己創業又沒有經驗和資本,只能寄希望于考公務員”,朱同學表示,如果這次安徽省公務員考試還不能錄取,還會繼續準備下一次的“國考”。對于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們來說,一個地位高、福利好的“鐵飯碗”直到今天還是充滿誘惑。
就業族:找個好工作很難
“跑了很多場招聘會,直到現在,一份合適的工作都沒找到!”安陽某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小趙向小編訴苦,今年春節過后,他就開始做簡歷,早早地做好了應聘的準備工作,可就是沒料到,找份滿意的工作竟是如此困難。
小編在校園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但凡是個好點的工作,就很多人搶著應聘,有時招聘的企業只提供一個工作崗位,可是報名的卻多達上百人。
專業人士:先就業再擇業
“畢業生必須把握住目前就業的關鍵期,抓緊落實就業崗位。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安陽人才網總經理何菁強調,面對眼下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應該更加務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求職者應謹記一點:有工作比好工作更重要。
小編建議:
在2004年,國家教育部門明確提出倡導“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這是因為我國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于去年的699萬畢業生增長了28萬人次。現在每個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都必須面對殘酷的就業壓力。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小編認為,畢業生們應學會“先就業,再擇業”。
首先,鑒于就業的巨大壓力,大學生剛走出校園毫無工作經驗可言,應先找份工作作為自己將來發展的跳板,從基層崗位做起,學習和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之后,再選擇那些自己想去的工作單位,而不是一味地浪費很多時間在找工作上,最后錯過最佳的找工作時機。
其次,先就業再擇業,既可以解決個人就業問題,又可以在基層學習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增加籌碼。作為應屆畢業生,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其實并不準確,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找到自己合適的道路。
再次,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你期望的工作不見得就能找得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不能說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許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實都是從小事做起,兢兢業業,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總之,對于當前的大學畢業生來講,要想就業,就必須學會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必須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