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79.95億元,同比增長10.8%;累計增速居全省第十三位,較5月前移1個位次。從累計增速看,4月后增速逐月回升,分別增加0.4、0.2、0.5個百分點。其中,6月當月增長13.3%,居全省第三位。
今年年初以來,在中央、省、市“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全市傳統產業企穩向好,一批新項目逐步投產達效,產業轉型升級效果顯現,工業經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建立完善的企業服務體系。市工信局組建企業服務中心,根據企業需求,不斷完善服務職能,在融資服務、電子商務與信息服務、創業人才培訓服務、法律政策服務、技術創新服務、管理創新服務、信息化體驗服務、財稅代理服務等方面發揮良好的作用。目前,注冊會員單位1600多家,擁有博士、教授等專家200多名。
積極開展企業融資服務。我市建立網絡融資平臺,利用“安陽企業服務網”融資板塊,宣傳介紹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信貸條件、信貸政策,發布中小微企業項目融資需求,實現快捷、便利、高效的交流互通;加強融資財務信貸培訓,每周邀請金融機構專業人員到市企業服務中心融資服務部對企業進行財務輔導和信貸知識、信貸政策培訓,提高企業財務信貸水平;開展“金融服務百家企業行”活動,促進銀行和企業間的深度了解,實現銀行與企業間的無縫對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開辟多層次資本市場,由市工信局起草《安陽市關于促進和鼓勵企業“新三板”掛牌的若干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和鼓勵力度,集中優勢資源,推動我市一批優秀的中小型企業成功掛牌“新三板”;多渠道擴大融資性擔保公司資本實力,逐步優化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股權結構,引導和鼓勵融資性擔保公司提高法人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例。
全面提升企業人才素質。我市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組織集中輪訓,聘請會計事務所、證券公司、銀行等服務機構,重點開展對全市企業融資知識和信息化應用知識培訓,幫助企業規范財務,拓寬企業融資方式方法和融資渠道,已成功舉行30場培訓會,參會人員1290余人;專題培訓,依托知名專業培訓機構,舉辦企業管理營銷、運營管控、人力資源管理等專題培訓,截至6月底共舉行專題培訓會15場,培訓人員1200余人;高校培訓,依托北大、西安交大等優質教育資源,舉辦企業投融資戰略、品牌營銷、企業文化等高校培訓,培訓200多人。這些培訓全面提升了我市企業家綜合素質,增強了戰略管理能力、經營決策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
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我市加強對安陽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出臺《全市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完成《安陽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報告》,指導全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組織召開工業轉型升級(安陽縣)現場推進會,通過觀摩項目、經驗交流、行業前景分析等形式,重點挖掘和推廣一批轉型升級方面的典型企業,推進工業項目加快建設,盡早發揮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組織重點行業外出考察,我市鋼鐵、裝備制造、水泥、煤化工、紡織服裝等5個行業的重點企業赴國內先進地市和行業500強企業進行學習考察。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完善我市《產業鏈圖譜》,引導工業項目布局,指導企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
狠抓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我市積極嘗試推動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模式,以我市企業服務網注冊的“專家團隊”為依托,成立安陽工業技術聯合研究院,建立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與我市企業聯系對接平臺。市工信局已邀請多批次專家團隊來安考察并與我市企業進行有關項目的洽談。目前,鄭州大學、河南省科學院、北京自動化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等10余家院校和科研機構與市工信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近10批專家團隊到我市企業現場考察,效果初步顯現。市工信局計劃儲備專家智庫人員要突破1000人,來安陽企業現場調研超過100人,促成合作項目30個,力爭為我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積極推動企業電子商務。我市打造本地專業化的電子商務代運營團隊,如青鋒科技、中原鋼材現貨網等一批優秀電商資源,以市場化手段匯聚設計、營銷、推廣、物流配送等,為全市“名優土特新”產品生產企業提供品牌包裝、營銷代理、電商代運營和倉儲配送服務。建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與安陽工學院等五方共建電子商務培訓基地,依托市企業服務平臺,面向傳統企業和電商從業者定期開展電子商務基礎培訓,同時,結合市場需求,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為我市打造電商產業人才儲備庫。加強與省電子商務之間的對接,積極引進我省電商龍頭企業世界工廠網、黑蜘蛛等,并與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加強交流和合作,拓展我市產品的銷售渠道。啟動“1號店安陽站”,加快本地快速消費品電商平臺建設。積極籌劃“豫貨通天下”活動,通過對接會、網商培訓會、網絡交易會等形式,積極與工業企業開展產銷對接,搭建傳統企業、電商平臺、第三方服務商的對接平臺,促進供應端、平臺端、服務端的合作,幫助更多傳統企業打通網絡銷售渠道。
文章來源:安陽網—安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