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初到這家人員少而精的小公司,看到比他小了幾歲的同事已經開始獨當一面的時候,心里不是沒有失落的,覺得自己先頭幾年的時光似乎是有點浪費了。
在此之前,他在一個大型國營企業干過三年,從事裝潢設計。他選擇離開是因為實在覺得前途無望,當年成績和創意都不及他的同學早已開始獨立操作,三年下來也成了單位的骨干,只有他,當年因為成績優異得以進入那家大單位,直到現在仍然是大單位里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單位里接的都是滬上有點名氣的大工程,他以為自己可以好好開開眼界,積累資歷。而事實是,好不容易熬成骨干的中年人才不會分羹給他,很長一段時間,他連跟班的資格都沒有。在那個單位,像他這樣的新人要“熬成婆”,除了等待,似乎沒有任何辦法。單位里的人員流動性很差,許多人從大學一畢業就在這里工作,相處幾十年下來,彼此都成了親人,連彼此的小姨子、小舅子和丈母娘隔壁的鄰居都在多年的閑聊里聊成了熟人。偶爾單位組織出游,大家的話題都是具有歷史性的,十年前甚至二十年的回憶,他們談起來不勝感慨,根本沒有小凡這樣的新人插嘴的份兒。
偶爾也會聽到元老級別的員工在背后互相攻擊,但當“冤家”真的遇到困難時,說他的人倒也會伸出援手。老單位老企業的一群人呆在一起久了,就像結發夫妻,也吵也鬧也怨,但最終幾十年的情義戰勝一切。小凡在這里常常無所適從,等不到跟他們熬出情義的那一天。但在這樣的單位呆久了,年輕的他倒顯得老成內斂,在普遍恃才放曠的年輕人中,他長期做小孵出來的優點其實很明顯。
他決定辭職來新單位的時候,心里不是不怵的,總覺得自己浪費了三年的時光。因此,小凡比一般年輕人更懂得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同他那些少年得志的同學比起來,他就顯得十分勤懇和努力。老單位的暮氣又令小凡顯得比他的同齡人穩妥和實在。一個穩妥、實在和努力的年輕人,當他的才華在適當的時機爆發出來的時候,力道當然是十分巨大的。
不出一年,小凡就成了他所在公司的骨干。小凡那張看起來再天真不過的單純面孔,還有在國企磨出來的耐心和穩重,加上這一年激發出來的天性里的圓滑和老練,令他幾乎戰無不勝。想想看,天真底下的圓滑和單純背后的老練又有誰能抗拒得了呢?
現在小凡知道了,沒有虛度的光陰,只要你是在有心地思考著、準備著,機會來的時候,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