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鄭州市職介中心發布“2012年上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發現今年上半年7萬余人次應屆高校畢業生進場求職,可達成就業意向的僅有1.5萬人左右,不少大學畢業生寧做低工資“白領”,不做高收入“藍領”。
“到底要不要去這里工作呢?”昨日,看著電腦上一家小企業發來的錄用通知,鄭州大學2012年畢業生小劉有些猶豫。小劉學的是公共管理專業,想去大公司謀求職位,可投出的近10份簡歷中,僅有一家小企業有回復。“上了那么多年學,我不甘心屈身在一個小地方。”小劉說。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鄭州市職介中心所屬的三個人力資源市場提供崗位近18萬個,其中適合高校畢業生的空崗占一半以上,進場求職者10萬人次,且七成以上為應屆高校畢業生,可達成就業意向的僅1.5萬人左右。
“2012年上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中表示,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成功率偏低,多與其初入職場眼光較高,拒接中小企業拋出的“橄欖枝”有關。
“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鄭州市職介中心有關負責人說,據問卷調查,六成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把就業目標定位于國有企事業單位及大型民企,對于中小型企業及基層崗位不愿“屈就”。
“寧做低工資‘白領’,不做高收入‘藍領’。”該負責人說,從進場企業招聘崗位看,管理人員需要的少,業務人員和一線普工需要的多,舉例來說,物業公司招用的保安月薪最低2000元,而一般文員崗位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即便如此,許多大學生也不愿到“藍領”崗位。
此外,高校畢業生挑戰意識不強,吃苦精神不足;職業能力不足,知識結構單一;擇業時隨意性大,頻繁跳槽等,也是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存在的突出問題。
【網友評論】:
“大太陽。”: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第一,學生上了十六七年學,家庭期望值比較高,對學生增加了壓力;第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越來越不明確,不能吃苦,好逸惡勞,這與現在的大學學習環境越來越差有關;第三,不少學生在大學根本沒學到應學的知識,并且缺乏實踐經驗,用人單位不敢用;第四,好高騖遠,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能力,缺乏進取心是很多大學生的通病。
“天亮恨誰”:不是怕吃苦,丟不起那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