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資格證書,今后還要不要考?
今年8月27日,國務院提出將逐步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同時宣布取消11項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透露,11月份,將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
跟風考證、交錢就有證、考證作弊、證書泛濫……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有望從根本上改變這些亂象。不過,很多人也存有疑慮:職業資格證是不是要徹底消失?以前考的證還有沒有用?以后是否有必要通過考證來證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頒證的培訓機構還會存在嗎?
■該減少的減少,該準入的嚴格準入
10月末,2015屆畢業生求職就業開始啟動。往年這個時候,應屆畢業生多在急急忙忙考證、預備歲末應聘高峰時懷揣著各種證照去找工作。今年,很多人卻猶豫了。
“證券從業資格證到底要不要考呢?真是糾結。不知道會不會被取消,找工作的時候還有沒有用?”聽說要取消一部分資格證書,中央財經大學學生周昊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有的同學甚至說,說不定以后就沒有任何證書了。如果是這樣,我何必現在花錢花精力去考呢?”
“我的注冊稅務師已經考過了3門,只剩下2門。聽說注冊稅務師要改革了,不知道之前考的成績還算不算,最后能不能拿到證。如果最后真取消了,就算拿到證也不一樣了。”國務院宣布取消注冊稅務師資格準入,改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后,在北京一家稅務師事務所工作的陳喬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國家要清理職業資格證書對培訓行業的沖擊還是挺大的,目前我們都在觀望,主要看怎么清理了。”在北京一家培訓機構擔任培訓講師的李航介紹。
職業資格證書都會被取消嗎?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職業資格分為兩類:一類是準入類職業資格,具有行政許可性質,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設置,如律師資格證書、教師資格證書。另一類是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不具有行政許可性質,是面向社會提供的人才評價服務,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表示,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不是指取消所有職業資格,更不是指取消職業資格制度。改革的原則是該減少的一定要減少,該準入的還要準入。一些涉及安全的職業如鍋爐工反倒可能新增為準入。
根據人社部《關于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準入類,將取消國務院部門設置的沒有法律、法規或國務院決定作為依據的職業資格,其中部分轉為水平評價類,有法律依據的準入類許可如果與安全等并不密切,今后也可能取消。水平類,取消政府部門和全國性協會、學會自行設置的職業資格,確有必要保留的,經批準后納入國家統一管理。
這意味著,今后準入類證書將大幅減少,水平類在清理規范的同時會繼續存在。
■準入類減少,給市場松綁,為求職清障
“非考不可”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大幅減少,受到許多人歡迎。
吳曉菲在北京讀財會類研究生。“財會相關領域的職業資格證太多了,過去多數是準入類的,是就業時的硬杠杠。從讀研一開始,大家就急著考證。現在清理取消,我集中精力考注冊會計師一項就夠了。”
“有些行業搞資格準入,可以理解。比如法律職業資格證、醫師資格證、大客車大貨車的駕駛證,統一嚴格管理,大家都贊成。現在是準入類的太多了,很多根本沒必要。”榮先生在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他理解,推行職業資格認證的目的應當是借此提高職業能力、進而促進就業。但準入類證太多了,反倒會變成阻礙就業的高門檻。
此次取消沒有法律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被認為能夠消除證書所在行業的進入門檻,為更多人提供就業和發展的機會。
以注冊稅務師改革為例,國務院取消從前準入類的職業資格注冊稅務師,人社部隨即發文將其轉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注冊稅務師培訓講師陳立文介紹說,改革前每年約有10萬—12萬考生報考注冊稅務師,主要有三類人員: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企業從事財稅工作的員工、稅務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此次改革對就職于稅務師事務所的考生影響最大。“注冊稅務師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涉稅服務和涉稅鑒證。目前,很多稅務局要求企業提供由稅務師事務所等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出具、注冊稅務師簽字的涉稅鑒證報告。注冊稅務師資格由準入類轉為水平評價類,意味著消除了涉稅鑒證業務的準入門檻,涉稅鑒證業務將不再是只能由注冊稅務師提供的業務。”陳立文說。今后企業可以自主選擇稅務師、注冊會計師、律師等來提供涉稅鑒證服務。
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表示,取消不必要的準入類職業資格是“給市場松綁”的重要途徑。清理各協會組織、非人社部創辦的無法律依據的準入資格考試,可以降低就業和創業門檻,激發市場創業者積極性,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準入類證書大量取消,對培訓機構的沖擊有多大?陳立文認為,一開始相關的培訓肯定會受到沖擊,可能培訓量會大幅下降,但只要實實在在地做好培訓,保證含金量,一項已經成熟并得到市場認可的職業培訓仍然會受到考生和企業的青睞。目前在中華會計網校進行注冊稅務師培訓的田汀潔也表示,不管怎么變,自己仍會將課程上完,將考試考完。通過學習考試,自己還是收獲了許多,對工作很有幫助。
■水平類證書不會消失,優勝劣汰鍛造品牌
與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不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沒有行政許可性質。對于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表示水平評價類證書沒有什么用,應該徹底取消。
北京化工大學的吳康說:“我們班有的學霸,計算機二級、日語三級、注冊會計師各種證考了好多,連瑜伽教練證都考了。我覺得資格證書太多了對求職者是干擾,又浪費時間金錢。”大學畢業后自主創業的洪炳煌也認為:“在安卓工程師領域,我們不怎么看證書,主要看項目成果,看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北京退休職工田玉最近關注了職業資格證書將清理取消的新聞。在她看來,這些證沒什么用處,反而會增加求職者的經濟負擔。“餐廳想招個廚師,讓他現場炒兩個菜不就能說明問題嗎?拿出一個幾級廚師證,誰知道是花錢買來的還是真考來的?還是真實能力最重要。”
然而,另一些人持相反觀點。在一家投資銀行人力資源部工作的呂莉表示:“對于應屆畢業生,如果通過特許金融分析師三級或二級考試,我們會認為他具有一定水平的專業素養,起碼在簡歷篩選階段他是過關的。不能說職業資格證一概沒用。很多證雖然不是政府部門設置的,但市場認可度很高,對用人單位來說是不錯的甄別方式。”
北京朝陽區一家巴黎貝甜分店的值班經理劉先生說,店里招聘烘焙師時,通常會問問應聘者有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有沒有拿到資格證書。“當然有了證也不是就會錄用,現場考察很重要。但現場考察不可能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來考,不能說證完全沒用。”
高含金量的水平評價類證書為用人單位考察求職者提供了直觀的標準,專家普遍認為其有存在的意義和市場需求,不可能也不應當一概要求其消失。
陳宇表示,此次改革取消政府部門及協會、學會設置的無依據的水平類職業資格證書,能夠為職業資格認證市場創造良好而公平的競爭環境,有利于通過市場競爭來培育高質量水平類證書。今后,不僅行業組織可以發證,民間的培訓機構也可以發證,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將會像其他商品和服務一樣,憑借其含金量、品牌影響力來占領市場。改革之初,可能會依然存在培訓混亂、發證混亂的局面,但經過一段時期的優勝劣汰,會涌現出真正有實力、有含金量、管理嚴格的水平類證書,那些只顧收錢、隨便發證的機構,必然會被淘汰。政府的角色同步轉換,不直接發證,而是做好監管。
陳宇舉例,互聯網行業的“思科認證互聯網專家”證書,就是由企業來組織考證、發證,沒有政府背景。然而在行業內,考到了這項證書,到多數企業求職都會被認可。“這便是在良性競爭環境下,通過市場規律選擇出來的優秀、含金量高的水平類職業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