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集群,作為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市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推動了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明顯提升。
據統計,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92家,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體實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我市還涌現了一批產業集群,綜合效益明顯提升。通過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引導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全市創建形成了5個省級農業產業集群。
市農業局副局長、總農藝師 朱麗英:“其中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了167家,初步形成了永達肉雞、星河油脂等5個省級產業化集群,泰豐、創新藥業等6個成長型產業集群和安良面業、龍安區的花卉苗木等7個潛質型產業集群,其中億元以上的集群達到了16個,預計年底集群年總產值可以達到200億元以上,輻射帶動農戶40萬戶。”
在緊抓龍頭企業建設的同時,我市還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競爭優勢逐步顯現。依托“五大基地”建設,全市認定無公害農產品57個、綠色食品6個、有機農產品55個,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個;22家龍頭企業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馳名)商標,形成了“星河”花生油、“樂比樂”飲品等一批名牌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為把我市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我市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協作,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引進新設備,采用新工藝,推廣新技術,并進一步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網上營銷,做強我市農業特色產品品牌。
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在基地,重點在加工企業,效益效應在園區。下一步,我市將按照“優質、高效、外向、生態、安全”的標準,不斷推進主要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力爭到2015年,在全市形成“120萬畝高產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00萬畝瓜菜菌生產基地,105萬畝特色經濟林基地,10萬畝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我市還將圍繞“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一體化,水、電、路、氣基礎設施配套化”,高標準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和專業園,打造農業投資的聚集區。力爭到2015年底,建成3個精深加工園,1個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區,3個特色物流園。
市農業局副局長、總農藝師 朱麗英:“計劃到2015年,打造10億元以上的產業化集群11個,集群內總產值達到220億元,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260萬畝。力爭使農民在產業化集群的發展中獲得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