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成敗與否、就業質量如何與求職者的職場態度、求職技巧等自身原因密切相關,消極對待、與人攀比的心態是求職的絆腳石,最好的工作并非世界百強企業、高薪職位,而是一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建議遲遲未就業的應屆生,要擺正就業心態,注重求職方法,主動出擊,扭轉被動局面。
應屆畢業生就業艱難,建筑、醫藥、IT等行業成就業門檻
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占53%,工齡1-3年的人數占27%,工齡5年的占10%,5-10年的占7%,10年以上的占3%;建筑、機械行業的人數占25%,IT、電子行業的人數占22%,醫藥、化工行業的人數占11%,金融、教培行業人數占18%,服裝、傳媒行業人數占7%,其他行業人數占17%.
本次調查中,應屆畢業生占據半數以上,由此可以看出2012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更加艱難,同時,建筑、IT、電子等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行業就業壓力更大。
在人才供大于求的現狀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為了降低崗前培訓成本,那些技能水平高、綜合實力強、具有豐富工作經驗、上手快的職場人是企業用人的首選,應屆畢業生無優勢可言,尤其是建筑、醫藥、IT等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崗位,更不愿招收應屆生。建議畢業生在就業壓力面前,應當以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水平為重點,畢業前夕應積極參加實習及職業培訓,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職業素養,避免零經驗求職,為就業打造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61%求職者選擇網絡招聘和現場招聘會為求職主渠道
在就業途徑的調查中,數據顯示:選擇通過網絡招聘和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人數占61%,通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推薦的人數占11%,熟人、朋友推介的人數占21%,通過搜集廣播、電視、報紙信息的人數占2%,通過制作視頻簡歷吸引企業關注、借助獵頭跳槽、通過社區人才服務機構推介的人數均占1%,其他方式的人數占2%。
網絡招聘、現場招聘會仍是企業和求職者雙向選擇的主要途徑,除了可以在現場與面試官直接交流以外,還能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更多企業的招聘信息,縮短時間,從而加速求職成功。
職業指導專家特別強調,求職期間簡歷是至關重要的,應針對應聘崗位介紹自身專業優勢和職業特長,多展現個人綜合能力,用真誠和自信贏得面試官的認可,爭取更多面談的機會。同時,建議求職者可以通過開拓其他求職途徑來增加就業機會,廣泛運用人脈資源,也可以嘗試新型的視頻簡歷、微招聘等,而無論怎樣的途徑,重點是將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地展現,用實力打動面試官。
尚未就業的人數占27%,僅22%已就業的表示很滿意
數據顯示處于求職等待期、尚未就業的人數占27%,剛剛就業,但不是很滿意的人數占24%,已就業,但隨時準備跳槽的人數占22%,已就業,各方面都感覺很滿意的人數占22%,完全裸辭,等待重新就業的人數占5%.綜合來看,2012年職場人總體就業質量不佳,僅有兩成人表示各個方面都很滿意。
職場人在總體就業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應主動提高個人專業技能水平,積極學習崗位相關領域的知識,爭取打造為復合型人才,在企業體現更多的職場價值。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要選擇離開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盲目裸辭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六成職場人求職等待期超過一個月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求職等待期在1個月以下的人數占40%,1-3個月人數占36%,3-6月的人數占11%,6個月以上的人數占13%.
求職者從簡歷投遞、初試海選、復試后再到錄用最快可以在兩周內完成,也就是說通常求職等待期應不超過一個月。但今年有60%職場人求職等待期已超過1個月,甚至有13%的等待期超過6個月。對于如此漫長的求職等待期,求職者應擺正心態,多從自身分析原因,核對簡歷內容是否全面展現個人能力、求職目標是否明確、專業水平是否占優勢、面試技巧是否已融會貫通。通過不斷地自我優化和提升,提高求職效率,大大縮短等待時間。
16%的職場人回歸二三線,堅守現在崗位的占20%通過本次調查數據發現,職場人都能夠有針對性的應對職場就業難的現狀,其中急流勇退,選擇回歸二、三線城市就業的人數占16%,仍堅守現在的崗位,重點關注就業形勢的人數占20%,積極參加招聘會,了解企業需求的人數占15%,加大簡歷投遞量,提高面試率的人數占14%,針對不同崗位制作簡歷,增加就業機會的人數占10%,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場競爭力的人數占16%,充分學習面試技巧的人數占8%,其他應對方式占1%.
雖然有超六成的職場人對就業形勢堪憂,表示找工作有難度,甚至是根本找不到工作,但職場人普遍能夠理性面對現實,客觀地自我分析并采取有效應對策略。對于尚未步入職場的應屆生而言,可以針對應聘崗位制作簡歷,加大簡歷的投遞量,逐步強化面試能力,盡快就業。如果無法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可以先從本專業出發,制作多份相關崗位的應聘簡歷進行有針對性的投遞。
對于職場“跳跳族”來說,要了解清楚所在崗位的整體發展形勢和就業水平,通過考證、自學專業知識或參加技能強化培訓班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職提升,只有加大職場競爭的籌碼,才能在機會來臨時輕松把握,成功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