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105°,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
我國將小暑分為三侯:“一侯溫風至,二侯蟋蟀居宇,三侯鷹始鷙。”意思是說,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何為小暑
小暑即小熱,不是太熱。意指從此時開始,天氣將會越來越熱。盛夏由此開始,氣溫逐漸升高。江淮流域由夏至之后的梅雨時節轉入伏旱之期。而華北,東北地區則迎來多雨季節。伴隨著全國各地的農作物進入茁壯成長階段,也是提醒農民伯伯們田間需要加強管理了。( 南方須抗旱,北方須防澇。)
小暑之養生
人們常說“春夏養陽”不是無道理的。小暑過后則有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就是說小暑不是最為炎熱的季節,但是之后的大暑則會是一年中極為炎熱的季節。
而在小暑至大暑之間,天氣越來越熱。天氣熱,出汗多,消耗就大,如果加之勞累的話,身體很容易出毛病。因此,在此之間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陽氣。
在生活起居上,開空調的時間別過長,不要貪涼,多補水,適當午休半小時;飲食上,要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葷,少吃油炸爆炒食品,常食蓮子粥、綠豆湯、酸梅湯、薏仁粥,可防暑、防濕、防痰;精神調養上,要"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我國多地將開啟“桑拿模式”小伙伴兒們,可否招架得住?
(編輯:庫林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