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公報中提到的關于就業的這些導向對未來發展有什么意義?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賴德勝告訴記者:“我國政府對就業工作一直非常重視,但以往還是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的。從‘十二五’開始,我國確立了就業優先戰略。將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是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李克強總理指出,經濟增長的下限是保證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要求我們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時,優先考慮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在擴大內需、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中,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在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中,有針對性地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探索建立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考核機制,使轉方式、調結構與促進就業良性互動,實現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拉動就業。”
我國自2002年以來開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這次強調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有何深意呢?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馮喜良說:“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我的理解是,包括不斷加大就業資金投入,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等,并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服務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就業政策與產業、貿易、財稅、金融等政策的協調等。”
談到靈活就業,賴德勝認為,提倡靈活就業,無疑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一,網絡時代催生出很多新的就業形態,這種就業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靈活的;第二,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業本身也是一種靈活就業,而在產業升級過程中,舊行業將產生部分失業人員,如果沒有靈活就業,就業工作的壓力將會很大;第三,靈活就業更要重視就業質量,過去,靈活就業因為就業質量不高常常遭人詬病,所以一定要保障靈活就業者的勞動權益。
馮喜良說:“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鼓勵靈活就業的政策。在日本,靈活就業占到全部就業的37%。相較于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這一提法更加積極,所謂正規或者非正規就業仍是傳統思維模式的產物。公報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個理念也可以延伸到勞動力開發中。勞動力應該實現綠色開發,比如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等,而不是過度開發。”
賴德勝認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是我國實現中國制造從低端到高端,從制造業大國到強國的必然要求,要鼓勵企業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職務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李小彤)
文章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