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的人就一定會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哈佛商學院MBA生涯發展中心主任詹姆士·華德普與提摩西·巴特勒博士歸納出以下這些有缺陷的職場心理行為模式。大概每個人,無論是高級主管還是基層員工在職場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三種會導致職場挫敗的心理醒行為模式:
一、狂妄、專制、完美主義
不切實際,在求職時,只想進入大企業。一旦進不了,自立門戶的心都有。假如有幸進了大企業,那么愛出風頭的他定然會極力表現自己,并且還會要求負責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若完不成任務,他們則會想以更高的功績來彌補之前的過失過錯。結果卻只能一次次的失敗。另外,這種人唯恐別人注意不到他,他就處處顯露自己的“才能”,以此來掩蓋內心的空虛與自卑。他們總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但是令人反感的是他還會嚴格要求別人來達到他的標準。很多人會因為受不了他而紛紛離開。最最讓人討厭的是這種人還常常不懂裝懂,總希望自己年輕有為,但是又不肯學習,求助或征詢意見,好像是請教別人就顯得自己無能似的。因此,就總是裝作很懂的樣子。最后一點,他們橫沖直撞,不懂得繞彎而行。攻擊性很輕,言辭也不會給人留情面。這些都嚴重影響其職業生涯。
二、逃避、悲觀、壓抑
這種人雖然聰明、有歷練,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無自信,覺得自己不勝任。他們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夠好”,尤其是出現挫折和挑戰的時候,他們這種自我破壞與自我限制的負面想法占了上風。
他們可能會成為典型的悲觀論者,開始杞人憂天。采取行動之前,他會想像一切負面的結果,感到焦慮不安。這種人擔任主管,會遇事拖延,按兵不動。因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擔心部屬會出狀況,讓他難堪。
然后他們會覺得自己失去了職業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對不對?”,覺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無,跟不上別人,也沒有歸屬感。
他們的另一個極端表現就是無條件回避問題。他們身為主管,本來應當為部屬據理力爭,為了回避沖突,可能被部屬或其他部門看扁。為了維持和平,他們壓抑感情,結果,他們嚴重缺乏面對沖突、解決沖突的能力。到最后,這種解決沖突的無能,蔓延到婚姻、親子、手足與友誼關系。
三、非黑即白、機械
這種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們相信,一切事物都應該像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一樣,客觀地評定優劣。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捍衛信念、堅持原則。但是,這些原則,別人可能完全不以為意。結果,這種人總是孤軍奮戰,常打敗仗。
這種人的僵化還表現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難了解恐懼、愛、憤怒、貪婪及憐憫等情緒。他們在通電話時,通常連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題,缺乏將心比心的能力,他們想把情緒因素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
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沒有心機,直來直去,不分場合說話,甚至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斷送了事業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