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咱們這一專業將來能做什么工作?”畢業之初的迷茫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坐標在哪里。原本以為像這種職場迷茫癥只有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才會有,哪知一些就職時間足夠長的職場人士,也會在工作力不從心的時候自我發問:我到底適合做什么工作。
“我到底適合做什么工作?”我想大概每個人就這個問題都在心里問過自己不止一遍吧。說起找工作,最理想的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坐辦公室,喝茶聊天看報紙……”但是,看看就業壓力大、市場競爭烈……的現實,你就知道自己是在異想天開,做白日夢了。然后,仰天長嘆:啊,我該找一份什么工作啊,什么工作才是適合我的呀,好發愁。總之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定位,一切盡在迷茫中。
有人說找工作就要敢于“試錯”不行了就換,但有人說這樣是在浪費自己的大好青春。不過也有人支持這種做法,認為無論選擇對錯,在工作中也學到了一些東西還是很值得的,而且也可以更加清楚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了。當然,如果是這樣的就最好不過了。
有人說“選擇大于努力”大抵就是說如果你選擇的方向錯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無功。選擇很重要。但有人反對說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只要努力去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了,大多到最后那本以為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成為自己覺得適合的工作了。
有人說入職后,工作一段時間不覺得討厭,就可以認為這是適合自己的工作了。
……
說了這么多,究竟如何找到一份適合于自己發展,能夠積累經驗并可為以后打下堅實基礎的工作呢?到底如何找到這所謂的“適合于自己的工作”呢?
不少人在求職之初會去做職業測評,它會根據你的天賦,性格,興趣,人際類型,價值觀等為你量身打造出一份或多份適合于你的工作類型;也有人會根據自己的星座等來確定自己應該從事什么職業等等。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可謂是苦心孤詣。其實,我覺得你只需要想清楚以下三件事即可:
1.我想要做什么?
在這里,我想要說兩個詞:“擅長”和“喜歡”。“擅長”即對某一事務比較了解,做起來則會得心應手;而“喜歡”也可以說是你的興趣愛好,就是你想要做什么。很多人會因為“擅長”而去選擇就職的行業,因為他認為熟門熟路,工作起來更容易,自己每天也能很輕松。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樣不具有挑戰性。相比之下,因為“喜歡”而選擇就職的人,往往在工作中充滿熱情,總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更容易出成果。但是,這個“喜歡”卻不能是單純的喜歡、想做,至少你不應該是一竅不通的。
2.我能做什么?
以上談到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卻又不應該是一竅不通。其實就是為了強調“喜歡”的前提——我能做什么。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的興趣愛好是設計,但是對作圖軟件卻是“八竅通七竅”,連個簡單的圖都做不出來。那么,我能去找一份美工的工作嗎?自然不能,喜歡歸喜歡,卻不一定會成為你的職業,更不會是適合你的工作,至少暫時是不會。
3.市場要什么?
同樣的職位在不同的地區要求也會大不一樣。所以你要把握市場動向,細致詳盡地了解崗位需求,用人單位需求,市場大環境需求。如何了解?每個地區每周或每月都會有一次的現場招聘會,不妨就去那里現場與招工單位人員進行面對面地交談,也可以時常瀏覽一下當地有名氣的人才招聘網站等。
如果你仍舊迷茫而不知何去何從,那么就問自己以上三個問題吧。雖然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找到一份自己想做還能勝任,市場又供不應求的工作機會渺茫或者說沒有。但是你也至少明白有時候并不能任性地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擇業就業,只有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才可讓自己站得住腳。然后,才有機會多學習,多歷練并積累經驗,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