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徐僑唯制
當網絡購物、微博營銷等幾乎深入人們生活時,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重慶仍有23.9%的中小企業與信息化和網絡“絕緣”,有17.3%沒有建設局域網,仍處于單機操作階段。26日,市中小企業局公布了今年關于1500戶中小企業信息化調查報告顯示,除了建站率低,我市設置有信息化建設和運行部門的中小企業只占60.8%,只有66.93%的中小企業在發展戰略中對信息化作出了規劃。
逾八成企業信息化遇阻
巴南區一家企業負責人稱,公司曾花了36萬元購買國內一知名品牌的辦公系統。誰知買回來才知道,該系統需要公司具備現代化管理流程才能運轉,公司購買時并不知情,導致這套系統至今都沒使用過。
“我們去年3月花30多萬元購進了一套ERP軟件系統,但買來后沒人懂,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很多功能無法使用,結果這套軟件閑置了大半年。”重慶力帆三輪車股份有限公司老總繆英杰表示。
這樣的情況并非個案,美心、渝江壓鑄等企業都曾遭遇類似問題。據中小企業局調查統計,超過八成的渝企信息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滯,渝企信息化成功率遠低于20%。
不僅如此,要想用高薪招攬熟練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也不容易。市中小企業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前不久我市一家大型制造企業在為奔馳配套生產零部件時就遭遇了難題。奔馳方要求這家企業按照歐盟標準,3個月內提交一個物流管理信息解決方案,但該企業IT部有7個人,人人都束手無策。最后公司想花20萬元年薪招聘一個IT信息部部長,把方案做出來,結果到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招了一圈,都沒人接招。
信息“孤島”問題仍然存在
信息網絡對一個企業應對市場風險、提高競爭力、降本增效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市中小企業局今年抽樣調查了我市1500戶中小企業信息化情況發現,僅66.93%的企業在發展戰略中,對信息化作出規劃;60.8%的企業設有信息化建設和運行部門;23.9%的企業沒有建獨立網站;24.7%的企業稱正在建設或將要建獨立網站;僅有51.4%的企業建成了網站并有頂級域名;另外,近兩成企業未建立局域網。
市中小企業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稱,據上述調查顯示,受調查企業使用了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占95%,主要集中在財務管理系統,OA協同辦公,CRM客戶管理等基礎應用上面,但信息“孤島”問題還未完全解決。
“三缺”制約中小企業信息化
“部分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不足。”市中小企業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識,甚至認為信息化就是上網、打印文件等,導致大多企業處于傳統管理狀態。
同時,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都面臨缺錢、缺人、缺經驗的“三缺”困境。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加之融資困難,企業資金主要用于發展層面,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信息化建設,而政府用于扶持的專項資金也只是杯水車薪。
該負責人還表示,信息化建設成功率不高,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缺少經驗豐富的高端復合型人才。“中小企業信息化業務品種單一、缺乏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無法組建專業的IT部門,導致大量的企業信息化個性化服務得不到滿足,信息化設備無法實現預期的功效。”他說,33%的中小企業急需信息化建設專家的技術支持。安陽人才網
重慶中小企業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羅小豐介紹,企業信息化所需的專業人才并非能簡單進行網絡維護、軟件開發,更重要的是能實現良好的溝通協調、管理、項目操作。每年國內專業信息化人才缺口達到20余萬人。www.ayrc.cc
羅小豐說,信息化人力成本高也是一大難題。一個程序員年薪約5萬元,但這類高端專業信息化人員年薪則在15萬~40萬元/人不等。
支招
解決企業信息化 可引入IT外包服務
“對一些規模、資金相對較小的企業而言,要想組建信息部門可謂難上加難。”羅小豐說。
對此,重慶市首席信息官協會有關人士表示,廣大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聯合投資引入一家IT機構,借助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自己提供信息化咨詢、解決方案、項目管理、IT人才培訓等服務,挑選最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服務方案。該機構還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已有的信息化設備進行再次開發,以解決企業信息化規劃、采購、建設應用等難題。
與此同時,市中小企業局正探索并逐步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第三方人力資源外包市場;我市在自主創新資金、技術改造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資金的安排上,也將向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傾斜,明年將力爭投入3000萬~5000萬元,鼓勵中小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明年,企業信息化財政、稅收、人才等優惠政策也將加碼。
記者還了解到,針對一些企業被忽悠高價買回了并不實用的系統,或被銷售方隱瞞了實際運用中的問題,造成辦公系統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的問題,重慶中小企業信息化資源平臺上也已開辟了維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