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突然火了,基本是刷五分鐘朋友圈基本能看見二十五回“擺攤”這個詞。
如果說你還沒聽說過這,那你真的是out了!
地攤經濟最近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話題,是因為它有官方給撐腰了。
尋覓地攤經濟火的根源,要從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答中外記者的話說起,他特別點贊了成都的“地攤經濟”,并說:“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于是...
城管er從傲氣甲方變成了卑微乙方
某地城管大隊隊員接到了每天發展三個地攤的任務,領導要以身作則,發展五個……
只能每天打電話聯系小販來擺地攤,每天完成工作KPI。
感受一下,看著城管的笑容,再看著小販驚疑的態度……
你很難不露出莫名其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兒的微笑:
這邊“地攤經濟”剛一被扶正,五菱就發布了一款新車:翼開啟售貨車
不得不讓人感嘆五菱到底為什么市場嗅覺這么敏感......
股價蹭蹭往上漲,自行感受一下:
騰訊、滴滴也紛紛下場加入擺攤大軍:
還有的人總結出了專業的地攤財富秘籍:
近一年“副業剛需”這個詞火了。
副業賺錢,好像已經成了一條很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路。
看看身邊的朋友,有很多做微商,賣面膜;小編也和很多朋友交流過,為了增加收入,基本上都有一份副業傍身。
別說這些年輕的“后浪”,疫情之下,影視行業營收艱難,明星們都紛紛把下場直播作為副業,帶貨千萬,直呼真香。
不搞點副業,好像自己都比被人少賺了一個億!
但你真的適合做副業嗎?
小編覺得,做不做副業因人而異,但是如果做副業,有幾點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
前兩天在悟空問答上看見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人副業都賺一兩萬了,還要去干幾千的工作混日子?"
這里說的混日子其實就是摸魚的狀態,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穩定的收入,雖然不多,但是穩定,副業做不好也可以給自己一條后路。
但是你工作認沒認真干,干得什么樣,以什么心態做都是被領導看到眼里的。如果你主業不認真,只想著混日子、摸魚,因為副業耽誤了正常的工作,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
除了不要影響主業的工作外,其實做副業的人還需要面臨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如果你總是熬夜做副業,在第二天上班的時候總是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這也不行。
所以做副業可以,但必須做好時間和精力上的管理,不要為了賺錢而犧牲第二天上班的精力,甚至是健康。
如果你看大數據,就會發現副業有各行各樣的,但是外賣、網約車、這種"非技能"的副業最受歡迎。
究其原因是因為上手迅速,不需要額外學習或投入什么。
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一個事實:人們即使是做副業,也不想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提高技能,做技術性的工作。
因為這類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摸索,當然也有很多人摸索一段時間沒有什么成效就自動選擇放棄了。
相比之下,外賣和網約車,就是做一單就有一單的錢,更加快捷,"回饋率"更高。
雖說副業是賺錢為目的,但最好選擇對自我技能提高有幫助的。
網上有一些聲音說,副業干好了,也可以轉成主業做。
那好,副業要想成為主業,就必須是達到一定水準的才行,而不是那些誰都可以替代你的事情。
所以這和前面說得并不矛盾,就是我們在選擇副業的時候,盡量做那些對自我成長有幫助的事情。
這類副業雖然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學習,但是這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結合自己本職工作,這樣不僅能促進主業技能的提高,還給我們的職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有這樣一個例子:
小于本職工作是做宣傳冊設計的,但是她對文案特別感興趣,于是就在業余時間上網找了很多資料,自己學習文案。學習的多了,就嘗試著接些文案的副業來做。
文案,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改到你吐血,甲方才能滿意,所以在百般折磨中小于的文案功底越來越見好了。在設計宣傳冊的時候,小于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對文案部分的建議,慢慢的,領導也越來越認可她的能力,薪水和待遇都得到了提高。
有一些網友說,一個優秀的職場人主業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不用做副業;也有網友說,做副業的人不是不優秀,而是讓自己多一份工作,多一份抗風險的能力。
其實,無論做不做副業,最主要的是不要喪失學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才能讓你在職場上有更多的籌碼。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于,她在工作中,在了解甲方的意愿前提下下,至少作出三種方案供對方選擇,即使是文案部分她不需要負責,她也會把原定的做一份,自己改完后做一份,兩份共同呈現在甲方面前。
這就是對工作的態度和認真,無關主副業,這種人做什么工作都會很優秀,這才是職場人應該學習和擁有的態度。
而反觀一些人,每天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寧愿扎堆聊天嘮嗑,也不愿意趁著空余時間研究學習,提高工作技能。
當一個人停止了對外界的好奇心,每天機械化的重復著單一的工作,不去學習,不去提高,也許這才是職場人最大的悲哀。
最后,這句話送給職場的我們——
—END—
責任編輯:皇甫巖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