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國家醫保局正式向社會公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意見擬規定:
普通門診費用醫保可以報銷,報銷比例從50%起步。
同時,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計入辦法也將有變——
醫保單位繳費部分不再計入個人賬戶,全部計入統籌基金。
小伙伴們可能慌了:
那我個人賬戶的錢是不是就變少了呀?
對我以后使用醫保影響大不大呢?
福利啥的會降低嗎...
01
新政亮點之一
建立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共濟保障機制
覆蓋范圍:
包括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在內的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員;
支付范圍:
普通門診醫療費用(新增待遇);
支付比例:
50%起步,并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
支付政策:
針對門診服務特點科學測算,與住院支付政策相銜接;
簡單點來說就是看門診也能報銷了。下一步將逐步擴大由統籌基金支付門診慢特病病種范圍;并隨著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健全,探索有病種保障向費用保障過渡;同時,門診開展比住院更經濟、方便的特殊治療,可參照住院待遇進行管理。
02
新政亮點之二
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
在職職工計入辦法是:
個人繳費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
計入水平:
個人繳費基數2%以內。
退休人員:
計入辦法原則上有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
計入水平:
基本養老金2%左右測算。
改革后,參保人個人賬戶現有的錢不變,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的結構更加優化,保障能力更強。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當期新計入個人賬戶的錢減少,用來加強門診保障;同時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拓寬。
03
新政亮點之三
拓寬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
改革后,享受人群將從參保人本人擴大到職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擴大支付范圍:
從原來只能支付職工本人的醫療費用,擴大到支付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另外,還將探索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等的個人繳費。
很多小伙伴關心的個人賬戶是不是廢了的問題?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長樊衛東介紹:改革后,不僅醫保待遇不會減,同時也不增加個人繳費。“我們提高門診保障水平,是通過優化個人賬戶的結構,增強做大統籌基金,同步擴大基金的保障范圍,把門診小病納入到保障范圍。讓老百姓對身邊的醫療服務放心、滿意。”樊衛東說。
對于改革前醫保個人賬戶的積累資金,樊衛東解釋:改革前個人賬戶積累的資金仍歸個人所有。在使用上,原來執行什么政策,還執行什么政策。“原來的那部分不作改變;改革也絕不是個人賬戶存廢的問題。”
04
醫保改革【答疑】
1)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收益哪些人群?
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包括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
2)門診共濟保障有啥好處?
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可報銷;探索擴大門診慢特病范圍;
門診可以開展更經濟、方便的特殊治療。
3)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要取消了嗎?
個人賬戶仍然繼續保留,只是調整了計入辦法。
調整后,統籌基金對于門診的保障功能更強;
也就是說,職工醫保制度對于門診的報銷待遇會更好。
4)門診共濟機制實施后,還用多交錢嗎?
資金來自于減少單位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不新增單位和個人的繳費。
5)為什么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改革舉措;
現階段其保障功能難以適應群眾更充分的保障需;
歷史局限性日益突出:
例如,門診保障不足,平時不用,用時不夠;
共濟能力差,年輕人、健康人用不了,老年人不夠用;違規使用亂象時有發生。
而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以加強統籌基金對門診的保障能力,提高門診保障水平。
6)改革后,個人賬戶原有的錢會變少嗎?醫保待遇會下降嗎?
不變。
門診保障待遇還能提升。
改革后,參保人個人賬戶現有的錢不變,歸個人使用;
當期新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減少,用來加強門診保障;
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的結構更加優化,保障能力更強;
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
7)個人賬戶可以購買保健品嗎?
不可以。
個人賬戶不得用于公共衛生費用、體育健身或養生保健消費等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內的其他支出。
8)哪些人有職工醫保個人賬戶?
職工醫保參保人有職工醫保個人賬戶。
我國職工醫保制度于1998年建立;
從建立之初就明確了醫保基金實行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即統賬結合。
繳費有困難的個別企業和人員參保,只建統籌基金,不建個人賬戶。
目前該意見稿已經由國家醫保局發布并且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在9月6日前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