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蘭州1月9日訊 據鑫報消息(記者 許麗) 當下,
職場人的薪資排除物價上漲因素,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但依然有很多高薪人在投資理財、儲蓄、養老保險的投入上呈大幅下降趨勢,但在個人購物、休閑娛樂、教育培訓充電等方面的消費,呈明顯上升趨勢。職場顯現除了“貧困癥”,更多的職場人也在為自己擔憂“如果我不做這份工作,我還能做什么?”高薪白領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雖然有
高薪高職,月入頗豐,但依然無法滿足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消費欲望。
“拿到手的人民幣厚度是以前的幾倍,能達到六七千元,甚至更高,但我們的日子卻越來越‘拮據’。為了讓自己的美麗生活越來越紅火,一年中我們精心策劃:貸款買房、買車;學會透支消費,充電、、旅游、購物、享受生活,努力地讓自己精彩,但手中有限的人民幣卻經不起我們折騰,雖然它也努力地在往上攀升,到年底了,發現口袋里沒剩幾個錢。”這是一位職場人的心聲。
NO1:錢只有消費才有價值
鄒倩在領了第一份薪水后,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和興奮,這是她職業生涯的開始,她已經告別了青澀的學生時代,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場人。終于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錢袋,拿著第一筆薪水,她為自己買了一張價格不菲的年度健身卡。鄒倩對此舉的解釋是:努力賺錢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以前因為沒有自食其力,全靠家庭的給予,所以,即使有想法也很難變成行動,但現在卻不同了,一份穩定的職業,給了我一份固定的收入,我可以過我所想要的生活。
現階段,鄒倩的人生目標很明確,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盡情享受生活。她的做法曾引起父母的不滿,認為這種“月光族”的生活缺乏遠慮,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為將來考慮,從某種角度講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但鄒倩卻不認同父母的觀點,社會在快速發展,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她不希望自己像父母一樣,把辛苦賺來的錢變成存折上的數字,慢慢的等待它的壯大,生活卻在枯燥、乏味中度過。
健身卡只是她“善待”自己的開始,下一步她的主要目標是購置衣物。“從小到大,一直是媽媽幫我買衣服,審美標準也完全依照她的,我在這方面就根本沒有發言權,盡管我對媽媽的審美觀實在不敢恭維,但也無奈,沒有獨立的我只有順從。”她說。如今,她有能力和實力選擇自己的喜好,雖然對昂貴的衣物只能觀望,但時尚并不等于昂貴,她更喜歡的是那些特色小店。以后,她會根據錢袋的飽滿程度,不斷地實施她的“下一步”。
NO2:高薪水但缺失了幸福感
收支不平衡尚且好辦,無非開源節流,但如今,不少年輕的
職場人卻受困于“高薪貧困癥”,物質很豐富,精神很貧瘠。由于缺乏對工作的認同感,再加上對未來的焦慮,時不時冒出“如果跳槽,我還能做什么”的困惑。
“別看名片上這個經理那個主管的印的好看,說到底就是一個靠嘴皮子過日子的銷售員。在眼下這種市場環境下,你說什么產品不是靠銷售員推銷出去后而賺錢的,但指標總是要完成的,提成總是要拿的,所以客戶總是也要被‘說服’的。”劉宇峰帶著嘲諷的口氣告訴記者,“我們在做銷售的時候,有時就覺得自己像是個騙子,忽悠完老的忽悠小的。”
今年36歲的劉宇峰從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做銷售工作,從小型銷售公司,到大型銷售平臺,就事業發展軌跡而言無疑是一步步在往高處走,而伴隨著職位的變化,工資收入也在穩步攀升。但對這一切,劉宇峰并不以為然,用他的話說“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忽悠而已”。“在經歷了一次次跳槽后我發現,很多銷售公司看重的根本不是你的個人能力,或者說他更看重的是你背后的客戶資源,也就是你能帶來多少客戶,能夠將多少錢拉入賬。”
劉宇峰坦言,無論是給誰打工,老板眼中只有利潤最大化。“根本無所謂你有沒有專業的背景,也不在乎你到底懂多少,只要記住你就是一個銷售,能賣掉產品就優秀”。
不可諱言,能坐到今天這樣一個位置,劉宇峰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銷售”,但對于到手的這一切,他卻直言,“沒有認同感,更沒有幸福感”。他認為,“做銷售這行真的毫無發展前景,背地里還不知道給多少人罵了。現在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看在錢的面子上,根本不涉及自身價值問題。”
NO3:生活講究質量不是數量
此外,受外來消費觀念的沖擊,物質化傾向嚴重,更多的職場人在精神生活匱乏的情況下,把空虛轉嫁到購物欲望上去,在購物中尋求刺激和安慰,追逐物質享樂性消費。
李蘇對品牌就情有獨鐘,尤其喜歡品牌皮包。因為工作關系,她經常往返于深圳、上海等地,這是她品牌包袋的主要來源。LV的華麗、GUCCI多變,對于她都極具誘惑。李蘇在一家外企藥業公司做銷售代表,有份豐厚的薪水,年底根據業績除了提成還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獎金,所以,適度地追求品牌對于她來說是件輕松愉快的事,雖然她已經結婚并有一子,但她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態度是超前的,她不喜歡刻板的生活,更不喜歡盲目地跟風,對于生活,她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我的家人,包括父母就認為花幾千元就為了買一個小巧精致的皮包,不可思議,公婆也曾為此事與她發生爭執,覺得她太浪費,也太不會過日子。但我在這方面卻是堅持己見,我行我素,賺錢很不易,如此辛苦只為了做無謂的積累,把生活過得苦哈哈的,不是太委屈自己了?只有懂得付出,也懂得獲取的人,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李蘇認為。
高薪職場人放大了消費內容,享樂性、感官性物質消費比例增大。這部分支出居高不下,主要也是因為這一類人群的消費意識有了變化。他們接受新的時尚消費觀,他們的消費傾向異采紛呈,對品牌的追逐與消費意識已經超前。
NO4:“充電”成生活主要內容
與李蘇的價值觀有所不同的是,張亞靜開始工作后,就一直保持著充電狀態。首先是讀完了專升本,接著讀英語,這兩天剛參加完全國研究生考試。她告訴記者,并不是自己特別愛讀書,只是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稍有疏忽,就會被社會淘汰,不斷保持充電狀態,不僅可以持續吸收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始終與社會的主流人群保持同步,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個人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我在讀書過程中認識了一批新朋友,他們都是來自各行業的精英人才,哪怕只是和他們聊天,都會獲得許多新的知識和信息,而且,隨著自己知識層的開闊,我覺得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也在改變,思考問題也更周到具體,對一些事物的觀點更為成熟,這些對我現有的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幫助。”張亞靜說。雖然,充電花去了她的一部分積蓄,但她認為值得,她對自己的將來很有信心,現在的付出,是為以后能更多的獲取打下了良好基礎。
NO5:有高薪想跳槽也被父母攔下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對工作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焦慮其實是職場人的“通病”,即使沒有一份可觀的薪水,又或者從事著外人看來體面的工作,但職場人一樣會有“我要不要繼續這份工作”的“糾結”。
在一家大型
通訊行業工作的張艷一直徘徊在“要不要跳槽”的選擇中。兩年前畢業后,她獲得了讓不少人艷羨的穩定工作,優渥的福利,閨密們都笑言“可以一輩子干到老”。然而,現實卻讓張艷頗為“糾結”,經過初步的安排,她被分配到行政科室工作,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卻每樣都很瑣碎。
“會議記錄,整理不同部門的總結報告,做PPT,說白了就是文案工作加打雜。”學生時代就不擅長寫作的她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日日與文字打交道,“太痛苦了,每句話都要憋很久。”讓她最痛苦的并非“碼字”,而是看不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上升空間。“部門里全是比我年長一點的女性,怎么升職也輪不到我。”張艷苦笑道,“而且我每天就做這些打雜的事,連跳槽的本錢都沒。”
在張艷看來,這份工作看似清閑,實則“忙得腳打后腦勺”,日復一日,毫無價值提升的空間。每每想要跳槽,卻被父母攔下,“國企的工作多穩定!”張艷卻坦言,看看身邊的朋友,工作就像圍城,各有各的煩惱,“有些太辛苦,有些競爭過于激烈,仔細想想,我這份工作性價比還算可以,所以挺糾結的。”
然而,張艷最終還是決定離開。“我已經面試了一家網絡公司,希望換個能幫助自己成長的環境。”
專家觀點:
適度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盲從
高薪“貧困”族的出現,說明了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正在形成,并且開始逐漸蔓延。蘭大社會學專家劉建偉說。劉建偉認為,高薪職場人消費支出主要表現個人購物消費、休閑娛樂消費、教育培訓充電消費、奢侈品消費等幾大方面。這部分人最大的消費支出是購物消費,追逐享樂性、感官性物質消費比例增大。“他們的消費觀關注自我,注重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此外,受外來消費觀念的沖擊,物質化傾向嚴重,這部分人在精神生活匱乏的情況下,把空虛轉嫁到購物欲望上去,在購物中尋求刺激和安慰,追逐物質享樂性消費。”
此外,物質價值的考量標準,也會加強現實和精神的落差,體能性的享樂會使高薪族走入金錢的誤區,盲目的精神虛空會使他們產生更深層的職業倦怠。而消除隱患關鍵是精神生活對物質生活的導向問題,要適度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盲從,應該進行理智、健康的消費。
安陽人才網